[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23-02
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1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伴随国家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时期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转变,国家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极为迫切,高职院校为达成培养满足社会进步需要合格人才的目的,就需要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好每个平台有哪些用途。班级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平台,是提高学生技能和素质、培养学生成才的要紧阵地。班级管理工作地有效拓展不只关系到校园的稳定、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还直接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起着举足轻重有哪些用途。针对现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拓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个性进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笔者尝试将“以人文本”为管理思想的C管理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努力打造智慧型班级组织。
1、C管理模式的涵义
(一)C管理模式的定义
C管理模式是王汝平《C管理模式》一书中提出,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常见法则,可以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并将中国人文国学(待人处事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经营模式。
(二)C管理模式的核心
1.“以人为形”的组织构架。C管理模式倡导打造能动、灵活、应变的、能力更为强大的智慧型组织。假如将智慧型组织比作一个人,那样“大脑”代表智慧型组织的管理高层,负责信息处置决策;“五脏”代表智慧型组织的管理中层,负责落实、协调组织工作;“四肢”代表智慧型组织的成员,负责组织工作的推行。
2.“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C管理模式强调组织要尊重人权,看重人的进步,加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流,在组织内部打造有效的工作机制,增强组织成员的能动性和灵活性,促进各成员健康、向上进步。 3.“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C管理模式需要组织管理顺其自然,依据实质状况进行组织管理方法的调整和健全,像自然人一样拥有灵活思维和主动应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推进组织向更好的方向进步。
2、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多年高职班级管理工作实践和对本校学生的调查,笔者觉得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现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方法单一,认可感不足。现在不少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使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即由辅导员、导师等管理者依据学校《学生手册》等有关管理规定和需要指导或指挥班级学生干部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组织和协调,达成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拓展。在实质工作中,这种直线管理容易导致管理者与班级学生缺少必要的交流和交流,加之班级干部在信息传递中会形成肯定的信息过滤,比较容易产生学生对学校有关管理规定和方法不理解、对学校拓展有关活动重要程度和意义不了解等状况,产生认识误区,致使学生对学校、班级、班级管理者的认可感不足,减少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二)情感交流不畅,荣誉感不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基本都是九零后,自我意识强,接触新鲜事物较早,智能手机、淘宝、微信、微博、QQ等已经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信息获得的宽度和深度都得到扩展,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但其活动范围则更多是在宿舍等固定空间,易于形成以宿舍或同乡为单位的非正式组织群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班级成员之间缺少更广泛、更全方位地交流,同学之间相互知道不多,缺少必要的信赖,更缺少互帮互助,因此,同学之间不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在一块,缺少班级归属感,不积极参加班集体行动,集体荣誉感不强。
(三)活动形式枯燥,参与度不高。班级管理的一些工作需要通过班级活动的形式拓展,现在班级活动多以学校规定性的活动为主,比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评优奖先、推优入党等主,班会活动总是缺少创意和精心的筹备,主要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不可以充分体现展示班级成员的才华、调动其积极性,活动拓展过程简单且不严谨;评优奖先、推优入党等则形式大于实质,班级成员总是对于选举不是非常看重,或者对于候选人不知道,因此,评选结果也未必反映客观事实。所以,班级成员更想参与学校层面组织的文静表演、竞技比赛等,或者是将时间花在虚拟的网游或看电影、追电视剧之中,而对本班级组织的活动参与度不高。
3、C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打造“以人为形”的组织构架,增强班级管理的能动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者、班级成员的特征和优势,将班级建设成积极、活跃、互帮互助、革新意识强的智慧型组织,可以打造“以人为形”的组织构造,具体结构如下:
“大脑”:由高职院校辅导员和班级导师、班主任组成,负责班级中各种信息处置的决策,大脑的精神情志就是管理者对班级事务的决策和工作指导。
“五脏”:由班级中的各类出色成员组成,比如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出色团员等,他们如人的肝、心、脾、肺、肾五脏,通过与班级管理者、班级成员的全方位联系与互动,落实各项工作拓展,维系着班级的平衡协调。
“四肢”:由班级中的其他学生组成,主要依据“大脑”的决策或指导、通过“五脏”的联系准时做出反应和落实具体行动。 智慧型班级就是一个身体健康、反应飞速、动作灵活的人:在智慧型班级的“身体”结构里,大脑达的命令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身体的每个组织器官,身体每个组织器官之间依赖气的运行默契配合,形成一种和谐灵动的机制,在这种机制有哪些用途下,各组织器官发挥每个都不一样的功能,一同完成一个又一个大脑需要的动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班级成员优势,促进班级全方位进步
1.因人而异,各为所用。对学生的兴趣喜好、技能基础、就业取向等内容进行调查,依据学生不一样的特征,确立不同培养策略,如鼓励内向的学生尝试做班委、参加活动,有专长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能力的学生继续深造、不断提高自我。同时,依据他们不一样的特征委以不一样的责任,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来带动班级的一同进步。 2.借助专业优势打造班级平台。通过平台的形式,班级学生可以集中讨论班级的重点、焦点、难题问题和集体行动等,集思广益,提出最佳或是可行的解决方法。通过该平台对有疑惑的学生给予帮助,当有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有疑惑或是遇见困境的时候,可以在平台上提出帮助,其它学生可以把我们的经验或做法提出供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参考,如此既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决了困难,也使提供帮助的同学增加了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集体讨论、相互帮助的方法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班级的和谐。 3.创建班级文化,塑造团队精神。充分发挥班级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设计班级的班旗、班歌、班徽与班级格言,强化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可感和自豪感;积极协调学生之间合作与角逐的关系,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进步。班级文化打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大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认知和信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遵循“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因势利导,加大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1.以学生的兴趣喜好为导向,寓教于乐。在拓展学生活动或教育时,应该充分考虑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同意理论常识差等特征,增加活动的观赏性、趣味性、革新性,譬如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转换为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对身边有形、有感事物的考虑提出疑问、相互讨论、形成结论,得出的结论与理论常识进行对比,剖析差异获得新常识,如此学生参与度高、印象深、能力提升快。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项目驱动法、视频教学、素质拓展活动等教学办法达到寓教于乐的成效。
2.正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加大对非正式群体的正确引导。非正式群体是指大家在自发的活动中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成立的群体。这种群体没固定的编制和条文规范,总是以“小圈子”或“小集团”的形式出目前正式群体中。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是在交往中自然形成的,是在人格上而非规范上受人拥戴,有较大的号召力和权威性。在大学校园里,因为大学生的兴趣喜好相投,志趣相近,历程相似等缘由也总是会形成各种非正式群体。班级中同宿舍的人交往频繁,更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特别是女孩。当非正式群体目的与正式群体的目的有偏差甚至冲突时,会干扰正式群体的正常进行,有时表现为对班级活动不关心、不合作、爱说风凉话,还容易成为小道消息的传播途径,干扰正常的交流,妨碍班级的工作。因此,笔者加大了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如挖掘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潜在功能,加大对消极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教育,革新班级活动以增强集体意识等等。
4、结束语
C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的管理理念,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相吻合,因此,笔者觉得通过将C管理模式应用到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可以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专长、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